范进中举多少岁

时间:2024-02-12 21:25:55编辑:简云君

相信大家都曾经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儒林外史》一书中的《范进中举》一文,这篇文章的讲述的是范进在考中秀才后参加乡试屡次不中屡次再战,最终中了举人后发疯的故事。

当时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和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都是一样的,都觉得不就是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嘛!至于就一下子因为这件事迷了心智发疯了吗?

再说了历史课上也有教过,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中,举人位于秀才之上,进士之下,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值得范进如此痴狂的地方呀!

要是你中了进士还好说,毕竟在那个年代想要进入内阁中书,宣麻拜相进士出身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也怪不得古人会把金榜题名时和洞房花烛夜一起视作人生最重要、最荣耀的时刻,会在一朝考中进士后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这样的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与豪气。

人家中进士后可是要在金殿之上面对九五之尊的考核的,这才算是真正的平步青云,你范进在乡试里中个小小的举人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萤火与皓月争辉一般,怎么就能高兴得发起疯来了?

早先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范进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随着阅历和对历史了解的加深,也就能理解当时范进为什么会在得知自己中了举人后高兴成那样。

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地体会到当时范进中举后的感受,我们不妨将这件事情代入现代社会,代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去,这样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范进中举》这则故事的背景。在这件事中,范进在中举时已经是五十四岁了。在此之前他是一个穷酸秀才的身份,虽然考中了秀才,但是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是非常地低下,家境贫寒,平日里只能靠帮人写几个字或者去私塾教教小孩子赚一些零散钱来勉强度日。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问了,范进不是中了秀才嘛,虽然秀才是最低级的称谓,但怎么说也比一些普通人好一些吧。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人们常说“穷秀才,穷秀才”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秀才在所有称谓中是最低级的一个,在社会上享有的特权并不多,甚至约等于没有。

其次,范进的家境十分贫寒,再加上他是读书人,有着自己所谓“读书人的骄傲”这就决定了范进不会和普通人一样为了赚钱,去从事农耕业和商业。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对于社会上的各类人有一个严格的分级“士农工商”,范进作为秀才,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放在了最高一级的“士”上。

这种优越感和骄傲感就导致了范进这么些年来只能依靠着卖弄墨水来赚一点点钱,他的生活水平放在我们现代社会也就稍微比流浪汉好一些,至少有个地方住,平时也能吃得上饭,不需要去吃嗟来之食。

再说说他的秀才身份,秀才是读书人称谓里最低的功名,也是第一级的考试。放到如今的社会来对比就是,你在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参加中考,所以当时范进的秀才身份也就最多相当于一个高中生。

而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光是他生活的城里,像他一样拥有秀才身份的人就犹如过江之鲫,不在少数,因此他的秀才身份其实对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只能为他维持住读书人最后那一点点可怜的尊严。

所以综上所述,范进他当时的社会就是处于最底层的那一类人,没有财富地位郁郁不得志。

再来看看范进在自己家庭中的地位。《范进中举》一文有提到范进和妻子还有岳父胡屠户之间的事情。

文章的开头就写道,范进进学回家后看到自己的岳父胡屠户就在家中,立马就向自己的岳父作揖行礼,这里其实就能反映出范进在这个家中的地位如何了。

虽说范进的秀才功名并没有多厉害,但是至少也是有这样一份功名在身上的读书人,在士农工商中也是地位最高一级的士。

反观他的岳父胡屠户,屠户顾名思义就是靠屠宰牲畜为生的小商人,甚至都算不得商人,在三教九流中屠户也是属于较为低级的一种职业。

因此虽然胡屠户是范进的岳父,倒也不至于需要范进一见到他就向他作揖行礼。之所以范进会这样做,就是平日里已经习惯了向自己的岳父见礼,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范进在家庭中地位的低下。

如果说这里向岳父见礼的举动是从侧面反映出范进的地位低下,那么接下来胡屠户的这番话就是实实在在地从正面告诉大家范进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有多么低了。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什么德……你中了个相公。

“你如今既然中了相公,凡事都要立起个体统来……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而面对自己岳父这番明显轻视自己的话,范进只能唯唯诺诺地答应了。

范进是什么身份,那是实实在在的秀才,能教导他的也只有那些城里德高望重的考官,而胡屠户一个身份低下的屠户都能仗着自己岳父的身份踩范进几下,足以表明范进是有多么卑微了。范进被家人轻视还不仅仅表现在这一个段落里。

后面到了乡试的年份时,范进约了和他同窗的几个读书人,想要一起去参加考试,但是路上需要盘缠,这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范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为了能参加考试,万般无奈之下范进只能硬着头皮去找自己的岳父胡屠户借钱。

而胡屠户是如何回复范进的呢?要钱肯定没有,但还要再数落讥讽一下范进。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觉得自己中了相公……就想癞蛤蟆吃天鹅肉……像你这样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趁早收了这个心……”

就这样范进不仅没有在岳父这里借到盘缠,还挨了好一顿骂和讥讽。范进觉得这次考试肯定能考上,最后瞒着胡屠户悄悄地去了,饿着肚子参加的考试,结果回来就又被骂了。

从方方面面看来,范进就是一个家境贫寒、郁郁不得志、社会地位低下的穷酸秀才。不仅在社会上是如此,在自己的家里也是这样,他的岳父根本就没有把他当自己的女婿看,一直抱怨范进没有用,后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范进放到我们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就是一个家里没有积蓄,甚至是贫穷的“穷二代”,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地为自己所在的公司工作,任劳任怨,但是始终都没有得到重用,还是处于公司的最底层。

工资少就算了,还经常受到上级的白眼,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升迁有出头之日。在家里还被妻子和岳父嫌弃,因为没有钱没出息,要被自己的岳父数落,一个大男人在家里完全没有话语权,只能唯唯诺诺。

把文章中范进的境况代入到我们现代社会就不难看出,在中举之前范进有多么的惨了吧!

爹不疼娘不爱,家里没钱,比啥都比不过别人,自己的老婆嫌弃自己没出息,自己的岳父天天数落自己,当自己有了往上更进一步的想法的时候,岳父还要站出来打击一下你的自信心。

说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想换了任何一个人都忍受不了吧,范进能忍受这样的生活这么多年,其实他心里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到了一个临界点,正好中举就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在范进所在的年代中举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会让他一时间之间接受不了这种从地狱到天堂的转变,从而迷失了心智发了疯呢?这我们就不得不先从科举制度说起了。

科举取士,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担任国家官员的重要途径。而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各个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方式不一。

从汉朝的举孝廉察举制,再到曹魏两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各种方式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在科举之前的制度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就比如汉朝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就造成了国家官员为自己的子弟后代大开方便之门的弊端,导致国家的官员换来换去基本都是那几个大家族的人,而这些膏粱子弟大都没能继承乃父之风,最后沦为了社会的蛀虫。

东汉末年袁本初的四世三公和两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就都是因为这些制度的弊端造成的。

随着朝代的更迭,统治者们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隋文帝时期,科举制度应运而生了,隋文帝吸取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弊端,决定采取分科考试的方法,并且将考试的范围扩大,这样一些贫苦读书人也能通过考试走上仕途,有利于中央王朝选拔人才,这就是科举制度的雏形。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是在隋文帝的继任者隋炀帝时期,虽然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他也还是干了一些好事的,其中之一就是正式设置了进士科,这就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后来科举制度经历了各个王朝统治者的改进、扩张与完善,愈发地健全起来,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

不过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它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弊端终将会暴露出来。科举制度自然也不能免俗。

《范进中举》一文的时代背景是清朝中期,此时科举制度已经是弊端频出了,到了日暮西山的时候,通过贿赂、走后门考取功名的人大有人在,而文章的主人公则因为家境贫穷,又没有人脉,所以一直到五十四岁都只是一个穷酸秀才。

话说回来,范进参加完乡试不久后,就传来了他中举的消息。范进收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刻就发疯了,而是难以置信,认为送信的人是在耍自己。

这么些年来都没有考上举人,再加上岳父胡屠户的轻视,早已将他的自信心打压得一点都不剩,所以在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原文中,那一天范进是听从了老母亲的话,将自己家唯一的一只鸡拿去市集上卖了换钱。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范进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再没有钱买米就要饿死了。

因此当范进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后,就出现了非常经典的一幕,他的邻居告诉他:

“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

而范进死活都不相信,认为是逗他玩的,要抱着鸡去卖掉,不肯回去还怪邻居:

“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着鸡去救命,为什么拿这话来混我?”

邻居见到范进不相信自己的话,于是三下五除二把范进拉回了家,当范进看到报贴上写着“捷报范府老爷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后才相信自己真的中了举人,然后就疯魔了,开始放飞起自我来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这么些年来,范进都没有放弃考取举人的执念,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次突然中了举人,换了谁也会高兴坏了。

前来范家报喜的众人,看到范进中举后丧失了理智,纷纷为范进的母亲出谋划策,帮助范进恢复理智。

这也是文章作者吴敬梓想要讽刺人性丑陋的一面,若是范进没有中举,他家里平日里肯定不会来这么多人,若是范进平日里发疯了,这些人肯定恨不得对他敬而远之,更别提出谋划策帮助他恢复清醒了。

接下来就是全文最经典的一幕了。在众人想方设法帮助这位新科举人恢复神智的时候,一个人突然站出来说,范进这是因为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后太兴奋了,一时间痰涌上来,迷了心窍,范进平日里最惧怕他的岳父胡屠户,只要胡屠户打他一巴掌把他打醒了就行了。

众人觉得有道理,于是赶忙找来了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在听说自己的女婿中了举人之后,胡屠户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在范进没有中举之前,就天天数落范进是“现世宝”,说自己的女儿跟着他一直吃苦。范进想借钱参加乡试时,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当得知范进中举,要自己打他一巴掌的时候,又说:

“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如今就是天上的星宿……”

这个变脸的速度,就是川剧变脸也不过如此吧。最后还是连着喝了两碗白酒壮胆,才敢扇了范进一巴掌把他扇醒了,平日里奚落范进的时候可不见胡屠户如此拘束。

范进醒来后,胡屠户连忙上去解释扇他巴掌是迫不得已,一口一个“贤婿老爷”,叫得特别亲热,又“马后炮”起来说范进才学好,品貌周正,说自己有先见之明,早就知道女儿嫁给了一个举人老爷,早就看好范进有前途。这跟之前范进赶考之前的嘴脸完全是两幅嘴脸。

那么,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众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呢?举人也不过是比秀才更高了一级罢了。虽然举人跟秀才只有一级之差,但是待遇可是天翻地覆的不一样。在古代秀才是没有做官的资格的,只能靠着教书或者卖字来赚钱维持生活。

考上举人后就完全不同了,不仅可以更进一步考进士,还可以直接通过吏部做官。手中有了权力之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范进中举后家里门庭若市,那些往日没有交集的邻居和乡绅都纷纷上门巴结他。

虽然举人也是属于不上不下的行列,但是在范进所生活的城子里,已经算是了不得的人物了。面对中举前后这样巨大的落差也就难怪范进会一时之间迷失了心智,发疯了。

结语

那么范进中了举人后有没有更进一步考取进士,结局如何呢?根据《儒林外史》中所写,范进中举后并没有立刻去京城考取进士,也没有通过吏部做官。

因为在中举后不久他的母亲就病逝了,按照古代的“丁忧”制度,他需要守孝三年,才可以继续科考或者当官。

三年孝期满后,范进前往京城赶考,金榜题名考取了进士,随后成为了朝廷里的一名御史。

由于他的政绩出色,没多久就被外放到山东成为山东学道,这个职位放在今天就是主管山东省教育的教育厅厅长,妥妥的厅级干部。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可能范进懂得为官之道吧,后续又连续被升官,官至正三品通政,放在今天相当于副部级干部

果然范进中举之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地狱到天堂这样大的变化,我想放到今天任何人的身上都很难不为之疯狂吧!

上一篇:电脑摄像头录像

下一篇:槟榔能吃吗